传统媒体人,只要不是坐井观天,不能不感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强大压力。
然而,在互联网海量信息、庞大流量的冲击下,我们没有必要怀疑自己,失去尊严和自信。有人说,今天是精准分发新闻的时代,一切用“算法”解决问题。没错,“算法”的确是人类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但“算法”流行的时代,还是离不开总编辑的角色;对信息的筛选和评价,离不开新闻的“把关人”。
网上的信息常常真伪莫辨,人们的情绪也时会剑走偏锋,需要职业媒体去还原真相、疏导情绪,提供科学理性的分析解读,从而更好地回应网民关切、凝聚社会共识,这正是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的优势。
只有我们认可了媒体作为优质内容提供者、作为思想生产者的不可或缺,才能进一步讨论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角色和历史使命,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探讨“政治家办报”的命题。我想这也是中央提出媒体融合的初衷,即鼓励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在全媒体舆论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做大做强主流价值。
经过几年的努力,媒体融合站到了一个转折点上,这个点就是从“相加”阶段向“相融”阶段迈进。今天说媒体融合,不是一方面坚守纸媒生产、一方面在新媒体开疆拓土,但两部分各干各的,“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彼此毫不相关,而是要推动体制机制的变革,从“相加”到“相融”的突破。为了这种突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5年2月启动,整合传统媒体的生产能力,引进新的生产流程,通过各种PC端、移动端和户外渠道加以推广,形成优质内容生产与强势渠道推广的双重能力。这是“供给侧改革”的一种尝试:以重大事件为突破口,重构新闻内容生产、写作、分发的业务模式和流程,至今已经启动20次,总计发布新闻作品超过3000件。
为推进这种“融合机制”常态化,我们计划在中央厨房的框架下设立10~20个内容频道,以牵头人的形式组建“融新闻工作室”,成立了新地平线、新长征路上、麻辣财经、半亩方塘、一本正经、长三角等一系列融新闻工作室,用新流程、新机制去激活新产能、发动媒体人,生产质量优、种类多、有创意的内容,为人民日报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汇聚流量。工作室生产的内容,除了在新媒体上进行推广,也可以“回流”到报纸,提升报纸质量,优化纸媒内容。
这是一次人民日报内的内容创业。工作室组成人员在不影响原部门、单位工作前提下投身融新闻生产,根据自身业务专长用足原来积累的“新闻红利”,进行全媒体生产。“中央厨房”作为内容创业的总孵化器,负责对工作室进行技术、资金以及运营推广等各方面的支持。这个过程中我们再次体会到,人是融合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正是传统媒体人做出了最有创意的策划、最有意思的新媒体内容。
媒体融合还有一个抓手,就是舆情监测和融合传播评估业务。对于政策的制定落实、重点新闻宣传主题,提供第一手的舆情素材和民意反馈,特别是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效果提供科学翔实的评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这方面做出了先期的尝试,目前有三百多名员工,舆情分析师近百人,经常为中央厨房确定新闻选题、评估传播效果提供智力支持。
媒体融合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原创,再一点就是互联网大数据。现在90%的数据在政府手里,党报征集和研究政务数据,具有先天的优势。此外,互联网+蓬勃发展,每天都产生大量极具研究价值的数据,尚未引起互联网+自身和全社会的充分重视。微博、微信、QQ和百度搜索数据,体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而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数据,滴滴、优步、神州等移动出行数据,在线旅行社和各航空公司的常旅客数据,提示中国人的商业消费、出行习惯和生活方式,合起来构成了转型期社会的“全息地图”。对媒体而言,数据挖掘可以增强议程设置能力,可以提升舆论引导效果,可以提供信息增值服务,还可以帮助科学民主决策。电视剧《琅琊榜》有句话:得梅长苏者得天下。其实梅长苏背后有琅琊阁的“大数据”支撑。准确地说,是得琅琊阁者得天下。谁占有大数据,谁拥有未来,对今天的媒体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