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信息时代的舆情监测

新媒体信息时代的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当前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舆情监测,获取舆论的准确动向,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从整体来看,我国舆情监测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才刚刚开始。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舆论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的表达。舆论可以通过口耳相传,也可以通过信息载体传播。在工业时代,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成为舆论传播的主要渠道,使得舆论对人类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更加深远。当同样内容的舆论在较大范围内迅速传播时,就可能形成社会思潮,进而影响政治走向或社会稳定。

舆情监测古已有之。《国语·周语上》中记载了2000多年前的周厉王止谤的故事,这是最早见诸史料的舆情监测案例。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他的暴行,召公将这一舆情向周厉王汇报。周厉王获得舆情后,不但没有改正,反而以刑杀相威胁,压制国人对他的批评,终于被愤怒的国人驱逐。这个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舆情监测与国家管理密切相关,是执政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社会生活的语境下,舆情、舆论、民意具有相似的含义。但在公共管理的语境下,舆情、舆论、民意的含义存在较大差别。舆论通常指向某件或某些新近出现的事物,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大众媒体报道的新事物。作为公共管理职能之一的舆情监测中所指的舆情,是与公共管理关系较深、社会影响较大的舆论的发展现状。在我国,舆情更多地指的是党和政府的传统视野中未曾包括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舆论的新情况、新变化。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可以在事态未明朗之前,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

舆情监测工作是了解民意的基础工作之一。舆情有别于民意。做好了社情民意调查工作,不等于就掌握了舆情。直接出自民众的某个个体或某些个体的话语,不一定代表真正的民意,甚至通过媒体反映出来的不一定代表真正的民意。

在现代社会,舆情监测工作备受重视。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选举期间,舆情是选民意志的催化剂,是政治角逐的情报站,是竞选纲领调整的风向标,备受各大政治组织关注。

在我国,重视人民群众的呼声、重视舆情,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虽然没有“舆情监测”的提法,也没有专门负责舆情监测的机构,但舆情监测工作实际上一直蕴涵在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党一直坚持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事实上已经蕴涵了监测舆情、了解舆情、解决舆情反映的问题的宝贵经验。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舆情监测工作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区别,决定了我国的舆情监测工作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必须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非官方舆论对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的影响并未显现,不需要成立专门的舆情监测队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网络的普及,使我国的舆论形成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舆情监测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互联网、手机、卫星等信息传播工具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舆论传播的渠道,改变了由国家完全掌控所有媒体的格局。特别是对于互联网和手机这样的新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进而成为舆论的制造者。另一方面,舆论的形成机制出现了聚合化、实时化、跨地域的趋势,大规模、全国性的舆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成为公共事件,使舆情监测更加困难。

进入21世纪,在舆情形成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随着我国各方面改革的推进,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文化、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国外各种思潮不断涌入,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对舆情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障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国亟需建立一套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能够及时反映社会舆论动向的舆情监测机制,力争将各种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从2003年开始,舆情监测上升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始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阶段。此后,我国陆续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舆情监测体系。

近年来,中央对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舆情工作首次见诸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会工作报告。2006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舆情监测工作距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距离。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新工作,我国舆情监测的理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实践环节也亟待完善。特别是互联网等信息时代出现的新媒体,成为我国当前舆情监测的薄弱环节。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变化和部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逐利趋向,一些没有经过严格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网站和“博客”掌握了强大的舆论工具,常常游离于舆情监测视野之外。

改进舆情监测工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防患于未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信息时代的特点,梳理我国舆情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时捕捉舆论热点,了解不同阶层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愿所盼,把广大群众的诉求转化为行政决策,使得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和工作更好地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让各族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从而获得最广泛的群众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安全和政治安全。

admin

留下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