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

人民网祝华新:舆情监测发掘社会正能量

我的同事设想:舆情分析师如果穿越到古代,会是采诗官、史官、谏官,还是说书人?聒噪的说书者,穿行于茶肆酒楼,收集各地的新鲜事和趣闻,在口若悬河的再创造中,形成一篇口头的非典型“舆情报告”。但这不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工作目标。舆情研究成果不宜放大社会的瑕疵和意见分歧,酿成二次舆情。我理解,舆情监测不仅要还原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还要让舆论场的各方意识到各自诉求的交集点,澄清可能存在的误传误读,凝聚社会最大公约数。

舆情监测早期重视突发事件的应对,看到的是此起彼伏的舆情热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和放大。人民网较早提出打通“两个舆论场”的理念,建议政府部门和体制内媒体认真回应民众关切,同时网络“自媒体”的民间舆论场不要一味渲染社会的缺失面,希望在新媒体平台上促进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释放社会压力。

因此,人民网的舆情研究秉承“坐北朝南”的建设性立场,即站在政府立场解读民意,帮助政府部门科学制定决策,并及时修正完善决策;而一些市场化媒体和知识分子“大V”的价值取向属于“坐南朝北”,坐在老百姓一边监督政府。社会进步是“坐北朝南”和“坐南朝北”的合力,但人民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帮领导干部读网”的方式,成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环节,让复杂舆论环境下的公共治理变得“耳聪目明”和“身手敏捷”。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的意见倾向性应该如实反映,不允许编造数据,但舆情报告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往往在不经意间体现舆情分析师的价值立场,这要求我们的分析师要特别注意站在政府立场客观解读民意。

政府加大互联网治理以来,网络舆论生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负能量在多大程度上受到遏制,正能量在多大程度上获得释放?互联网这个转型期社会的最大变数,在多大程度上正在变成可管、可控、可协商、可治理的常数?为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尝试建立了一套舆论共识度测量指标。我作为第一作者,连续8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撰写年度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每年都要梳理出20个舆情热点,8年来攒成160个事件(由于蓝皮书是11月初截稿,2014年的20个事件我们根据岁末最新情况做了调整)。我们通过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专家评估,从两个方面进行研判打分:一是舆论场内部共识度,下分媒体、网民、意见领袖三大舆论场,分别考察各舆论场内部针对热点事件倾向于达成共识,还是倾向于激进表达和产生分裂。二是政府认同度,以政府在热点事件中所持立场为标杆,分别考察媒体、网民、意见领袖三者对政府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从而得到三大舆论场之间的观点差异情况,并计算出三大舆论场之间的共识度。

从2015年起,人民网将每月发布舆论共识度指标,希望形成与国家经济运行指数类似的舆论指标体系。政府出台涉及民生的重要决策,不仅需要环境评估,而且还需要舆论承受力评估,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据此决定政策出台的时机、力度和频次。从这个意义上说,舆情研究有望成为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新型智库。

互联网是社会管理的前沿地带,舆情监测就像船头的瞭望哨,帮助国家这艘大船及早把握社情民意,实施公共治理和新闻宣传时,有的放矢,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我觉得,舆情监测是新闻报道的B面。新闻报道是迈开双腿,用第一手情况直击社会现实;舆情监测是轻点鼠标,用第二手的网络数据来还原社会意见。近年来有些记者感慨媒体调查报道因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越来越难操作,而舆情监测的空间却越来越大,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都高度重视舆情分析研判,这正提示了现行体制的弹性和张力。

admin

新媒体信息时代的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当前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舆情监测,获取舆论的准确动向,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从整体来看,我国舆情监测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才刚刚开始。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舆论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的表达。舆论可以通过口耳相传,也可以通过信息载体传播。在工业时代,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成为舆论传播的主要渠道,使得舆论对人类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更加深远。当同样内容的舆论在较大范围内迅速传播时,就可能形成社会思潮,进而影响政治走向或社会稳定。

舆情监测古已有之。《国语·周语上》中记载了2000多年前的周厉王止谤的故事,这是最早见诸史料的舆情监测案例。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他的暴行,召公将这一舆情向周厉王汇报。周厉王获得舆情后,不但没有改正,反而以刑杀相威胁,压制国人对他的批评,终于被愤怒的国人驱逐。这个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舆情监测与国家管理密切相关,是执政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社会生活的语境下,舆情、舆论、民意具有相似的含义。但在公共管理的语境下,舆情、舆论、民意的含义存在较大差别。舆论通常指向某件或某些新近出现的事物,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大众媒体报道的新事物。作为公共管理职能之一的舆情监测中所指的舆情,是与公共管理关系较深、社会影响较大的舆论的发展现状。在我国,舆情更多地指的是党和政府的传统视野中未曾包括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舆论的新情况、新变化。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可以在事态未明朗之前,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

舆情监测工作是了解民意的基础工作之一。舆情有别于民意。做好了社情民意调查工作,不等于就掌握了舆情。直接出自民众的某个个体或某些个体的话语,不一定代表真正的民意,甚至通过媒体反映出来的不一定代表真正的民意。

在现代社会,舆情监测工作备受重视。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选举期间,舆情是选民意志的催化剂,是政治角逐的情报站,是竞选纲领调整的风向标,备受各大政治组织关注。

在我国,重视人民群众的呼声、重视舆情,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虽然没有“舆情监测”的提法,也没有专门负责舆情监测的机构,但舆情监测工作实际上一直蕴涵在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党一直坚持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事实上已经蕴涵了监测舆情、了解舆情、解决舆情反映的问题的宝贵经验。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舆情监测工作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区别,决定了我国的舆情监测工作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必须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非官方舆论对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的影响并未显现,不需要成立专门的舆情监测队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网络的普及,使我国的舆论形成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舆情监测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互联网、手机、卫星等信息传播工具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舆论传播的渠道,改变了由国家完全掌控所有媒体的格局。特别是对于互联网和手机这样的新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进而成为舆论的制造者。另一方面,舆论的形成机制出现了聚合化、实时化、跨地域的趋势,大规模、全国性的舆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成为公共事件,使舆情监测更加困难。

进入21世纪,在舆情形成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随着我国各方面改革的推进,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文化、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国外各种思潮不断涌入,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对舆情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障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国亟需建立一套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能够及时反映社会舆论动向的舆情监测机制,力争将各种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从2003年开始,舆情监测上升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始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阶段。此后,我国陆续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舆情监测体系。

近年来,中央对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舆情工作首次见诸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会工作报告。2006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舆情监测工作距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距离。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新工作,我国舆情监测的理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实践环节也亟待完善。特别是互联网等信息时代出现的新媒体,成为我国当前舆情监测的薄弱环节。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变化和部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逐利趋向,一些没有经过严格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网站和“博客”掌握了强大的舆论工具,常常游离于舆情监测视野之外。

改进舆情监测工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防患于未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信息时代的特点,梳理我国舆情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时捕捉舆论热点,了解不同阶层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愿所盼,把广大群众的诉求转化为行政决策,使得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和工作更好地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让各族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从而获得最广泛的群众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安全和政治安全。

admin

舆情监测:发掘社会正能量

我的同事设想:舆情分析师如果穿越到古代,会是采诗官、史官、谏官,还是说书人?聒噪的说书者,穿行于茶肆酒楼,收集各地的新鲜事和趣闻,在口若悬河的再创造中,形成一篇口头的非典型“舆情报告”。但这不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工作目标。舆情研究成果不宜放大社会的瑕疵和意见分歧,酿成二次舆情。我理解,舆情监测不仅要还原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还要让舆论场的各方意识到各自诉求的交集点,澄清可能存在的误传误读,凝聚社会最大公约数。

舆情监测早期重视突发事件的应对,看到的是此起彼伏的舆情热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和放大。人民网较早提出打通“两个舆论场”的理念,建议政府部门和体制内媒体认真回应民众关切,同时网络“自媒体”的民间舆论场不要一味渲染社会的缺失面,希望在新媒体平台上促进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释放社会压力。

因此,人民网的舆情研究秉承“坐北朝南”的建设性立场,即站在政府立场解读民意,帮助政府部门科学制定决策,并及时修正完善决策;而一些市场化媒体和知识分子“大V”的价值取向属于“坐南朝北”,坐在老百姓一边监督政府。社会进步是“坐北朝南”和“坐南朝北”的合力,但人民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帮领导干部读网”的方式,成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环节,让复杂舆论环境下的公共治理变得“耳聪目明”和“身手敏捷”。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的意见倾向性应该如实反映,不允许编造数据,但舆情报告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往往在不经意间体现舆情分析师的价值立场,这要求我们的分析师要特别注意站在政府立场客观解读民意。

政府加大互联网治理以来,网络舆论生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负能量在多大程度上受到遏制,正能量在多大程度上获得释放?互联网这个转型期社会的最大变数,在多大程度上正在变成可管、可控、可协商、可治理的常数?为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尝试建立了一套舆论共识度测量指标。我作为第一作者,连续8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撰写年度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每年都要梳理出20个舆情热点,8年来攒成160个事件(由于蓝皮书是11月初截稿,2014年的20个事件我们根据岁末最新情况做了调整)。我们通过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专家评估,从两个方面进行研判打分:一是舆论场内部共识度,下分媒体、网民、意见领袖三大舆论场,分别考察各舆论场内部针对热点事件倾向于达成共识,还是倾向于激进表达和产生分裂。二是政府认同度,以政府在热点事件中所持立场为标杆,分别考察媒体、网民、意见领袖三者对政府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从而得到三大舆论场之间的观点差异情况,并计算出三大舆论场之间的共识度。

从2015年起,人民网将每月发布舆论共识度指标,希望形成与国家经济运行指数类似的舆论指标体系。政府出台涉及民生的重要决策,不仅需要环境评估,而且还需要舆论承受力评估,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据此决定政策出台的时机、力度和频次。从这个意义上说,舆情研究有望成为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新型智库。

互联网是社会管理的前沿地带,舆情监测就像船头的瞭望哨,帮助国家这艘大船及早把握社情民意,实施公共治理和新闻宣传时,有的放矢,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我觉得,舆情监测是新闻报道的B面。新闻报道是迈开双腿,用第一手情况直击社会现实;舆情监测是轻点鼠标,用第二手的网络数据来还原社会意见。近年来有些记者感慨媒体调查报道因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越来越难操作,而舆情监测的空间却越来越大,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都高度重视舆情分析研判,这正提示了现行体制的弹性和张力。(作者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

admin

舆情监测软件厂商跟品牌方中间的那个公关公司的故事

最近深圳甲壳虫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公司有个金融公司的客户想要做舆情监测项目,小编就到该客户公司仔细沟通项目需求,然后给了小编公司的软件给客户看,客户对小编公司的金融类舆情监测软件非常满意。客户还有舆情监测报告,行业报告等,这些都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客户提到了一点就比较为难了,客户要求我们给他们提供舆情处理服务。不仅要监测出来,还要把监测出来的敏感舆情给处理掉,这一块小编公司就没有经验了,这一块就必须要借助那些三流的公关公司了,这些三流的公关公司只要有钱,网上有人提供的服务,哪怕踩点高压线,她们也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那么舆情监测软件厂商、公关公司、品牌方这三者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公关公司从舆情监测软件厂商那边买软件来卖给品牌方。跟舆情监测软件厂商相比,品牌方更喜欢跟公关公司合作,因为公关公司可以提供一些舆情监测软件厂商提供不了的服务,一般公关公司都在当地,她们客情关系更好,可以有更多的三方服务,很多商务费用等通过公关公司拿更好。所以舆情监测软件厂商跟品牌方中间永远都有一道坎。

admin

网络舆情监测和网络舆情分析的难点及对策

在舆情分析上,要树立大舆情观,将个体舆情和局部舆情置于整体舆情之中来看待,置于整个时代、国情、社情之中来分析。

舆情监测几乎是每个单位的刚需,随时掌握自己单位的网络动态、网民评价、舆论信息等,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危机,可以为后续的研判、回应等带来先机。但是,很多单位既没有必要的监测工具,也缺少固定的监测人员,大多靠随机的发现。专业舆情监测机构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媒体具有开展舆情业务的先天优势,近些年来,一些重点新闻网站如人民网、大众网、南方网、荆楚网等推出了舆情服务业务。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对舆情监测和分析的难点及解决路径有一些思考。

舆情监测是舆情业务链条的基础环节。当前舆情监测软件众多,能够实现对微博、微信、客户端和各类网站的监测。但是,舆情监测既要靠软件也要靠人工,总的来看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业务。当前舆情监测软件是以网络爬虫抓取为基础的,根据中文分词结果进行关键词设置,再进行信息的排重等技术处理,最后将监测数据呈现出来。中文是表意文字,同样的文字组合在不同的语境段落中意义不同,这就导致监测结果可能不准确。比如,在监测软件中设置了“农业银行”的简称“农行”,那么“一个老农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这样的语句也会被监测呈现出来,这就需要舆情监测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对于舆情服务的客户来讲,首先要第一时间知道舆情的发生,这就需要快;其次需要准确的信息,自动监测的信息还需要经过人工判断和筛选。总体来看,软件越智能,则人工的工作量越少。舆情监测软件的升级方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的工作量。

监测软件要具备热点识别能力、主题跟踪能力,实现情感的语义识别,准确判断网民的情绪,进行人物画像行为分析等,并进一步升级对接舆情协同工作平台、舆情处置工作平台、网评引导平台和大数据舆情指挥平台等应用。舆情监测涉及多项内容,如监测的媒体信源数据库、中文分词技术、统计分析工具、服务器多点部署、网络爬虫信息采集等,要做到全网采集信息,提供既快又准的监测结果,这些都需要不断完善升级。对于微博、微信、电视等,还需要专门的监测工具。当下,短视频方兴未艾,随着5G时代的到来,视频信息将更加丰富,如何监测视频信息对舆情监测软件也提出了挑战。

舆情分析要在深度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和理论水平。有的舆情分析报告致力于解剖一只麻雀,分析一类问题;年度舆情报告则需要经年累月的数据积累,还有的报告需要理论分析上的提升。懂得传播规律,提高舆情素养和敏感性很重要。

今年清明节期间,青岛市崂山景区被曝违规建造、非法买卖墓地问题。山东省委主要领导批示了十二个字,前四个字就是“提高站位”。站位问题看似很虚,却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根本,于是我们写了一篇《深刻理解突发事件处置当中的站位问题》,从政治站位、舆论站位、人民立场站位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来指导实践,这种提升更多的是潜功,在于日积月累之后的顿悟。

2018年初,舆论场上出现了一波唱衰山东经济的声音,大众网利用舆情监测平台的数据追溯,对这一舆情发酵的前因后果和关键节点进行了深入的研判,并出具了分析报告《唱衰山东经济的五种手法》,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动人春色不需多”,很多时候,一篇舆情报告中有给读者带来启发的观点就可以了。

舆情监测要发挥“侦察兵”的预警作用,多关注一些时政类、智库类公众号,收集汇总一些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和智库观点;舆情分析要发挥好“雷达兵”的参谋作用,从纷繁复杂、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抽丝剥茧,抓住本质,得出观点;舆情报告要发挥好“工程兵”的保障作用,做好各种舆情日志和各类数据库的积累,进而做好数据呈现、舆情分析。比如,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大众网提交了《女记者在部长通道采访环节“翻白眼”成为现象级舆情事件》等多条风险类提示信息,为防范重大舆情风险发挥了作用。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曾经要求记者们“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埂上找感觉”。在舆情分析上,要树立大舆情观,将个体舆情和局部舆情置于整体舆情之中来看待,置于整个时代、国情、社情之中来分析。比如,我们通过对2012年以来12件涉鲁重大负面舆情事件进行原发媒体平台、传播路径、报道爆料人、报道内容等多维度的分析,总结出《近年来涉鲁重大负面舆情事件传播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对媒体报道与官方发布的5个特点进行了提炼剖析。系列同类事件的梳理,可以显现舆情分析的价值,这种价值就体现在规律性总结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上。

舆情分析还要在呈现方式上多创新。舆情分析的结果最终要通过报告来呈现,要让报告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比如,大众网用词云形式展示“十九大”报告当中的关键词,呈现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点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才队伍需优势互补,完善业务链条

舆情服务需要大量的舆情监测和分析人员,熟练使用各类相关软件,比如使用一些专门监测微博、微信的软件,进行人物画像、建立数据模型,制作各类趋势图、分布图等。在人才梯队的搭建上,既鼓励博学多能,又坚持术业专攻。大众网从事舆情业务的人员有的侧重数据分析,有的重点研究意识形态问题,有的善于综合研判,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可以完成不同领域的任务需要。目前,大众网的舆情团队既有省委宣传部的舆情研究员,又有省网信办的新闻阅评员,既有数据分析师,还有舆情杂志编辑,对当前舆论场的规律、意识形态、网民心态、政企应对得失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些人才可以优势相补、相互促进。

admin

难道网络舆情监测就是“秘密警察”?

舆情监测就是秘密警察?舆情分析师就是水军?这几年网络舆情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有一些误解之声。对此,甲壳虫网络大数据应用事业部总经理甲壳虫对这些“误解”进行了澄清,也与我们分享了大数据舆情监测方面的一些经验。

这几年网络舆情业务在需求层面的变化表现为:从监测预警到分析预判、从强调发现到强调应对。

2010年微博开始蓬勃发展,2013年大数据时代宣告来临。随着海量数据的汇集及大数据技术的升级迭代,不仅需要及时发现舆情,更需要在舆情事件发生后进行有效应对处置。舆情分析人员不仅要告诉客户发生了什么,关键还要判断怎么办,需要和客户一起决策,共同应对危机。

注意!这些是误解!

舆情监测就是秘密警察
舆情分析师就是水军
舆情应对就是将与利益方相左的信息屏蔽、删除

正解在这里!

舆情业务是通过技术手段广泛收集互联网上留存的各类信息,梳理各个舆论场的观点和态度,辅助公共决策或商业决策参考。
舆情业务中并不存在对利益方的袒护、包庇和纵容,其目的是呈现真实民意和诉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是要“解决发现问题的人”。
舆情业务除了负面信息预警,还包括口碑修复、风险预测、竞品分析、态势感知等业务重点。

进入到2019年后,在政策利好、技术驱动、需求量大的良好背景下,舆情业务正在走向更为成熟和综合的发展态势。

案例1:大数据分析国土绿化的社会影响力

2019年2月,美国航天局(NASA)公布的一份卫星数据显示,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NASA公开对我国国土绿化工作表示了高度赞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国土绿化的社会影响力,我们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采集了2018年8月全国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现场会以来的互联网数据,分析国内外媒体、网民对于我国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关注情况,整理各方观点和意见,总结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先进经验,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案例2:通过数据发现和评估不良网站,聚焦网信领域反“三俗”

2019年初,国家网信办启动了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剑指12类违法违规的互联网信息。推进专项行动取得有效成果,为了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甲壳虫通过监测和分析12类不良信息的传播源头、传播路径、表现形式、负面影响,并关联分析网站和账号的运营情况、盈利模式等,发现了一批不良网站和账号。同时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深度学习、语义识别、可视化呈现等技术的结合,多维评估了不良网站。为不良网站的处置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为网信领域反“三俗”做出了积极的表率。

大数据舆情分析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特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辅助决策。例如:电视节目《昆仑决》改版,我们从节目影响力、网络收视率、同类竞品、目标受众等角度对节目进行了分析,挖掘出了该节目的潜在受众,并对节目提出了优化建议。

再例如,我们针对阿根廷在华旅游推广情况的分析,从既有游客、潜在游客、阿根廷旅游在华推广现状、其他国家旅游在华推广情况等角度进行分析,为阿根廷旅游局提供有针对性的推广建议和旅游项目设计建议。

网络舆情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不同类型的客户有其不同特点和需求:

对于政府客户来说,一方面要及时发现敏感、有害舆情信息,做到“重要信息早发现”;另一方面要对舆情事件进行定量分析,感知舆情态势、刻画传播特点、核心节点、网民观点等,为政府舆情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依据,帮助管理部门及时、科学地应对处理。

此外,我们认为舆情本来是一个中性词,只是现在大家把它等同为负面危机了,这是对舆情内涵的一种窄化。政府客户可以通过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国内其他部门甚至全球各国政府的先进做法、先进经验,第一时间运用“拿来主义”,用别人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网络舆情监测也可以成为辅助决策、提升认知、学习进步的一个工具。

对于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客户来说,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与交互空前便捷与迅速,对舆情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应对提出了高要求。对于这部分客户来说,需要对品牌、口碑、用户行为、行业政策、市场环境、竞争情报等信息有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需要能够对负面信息、潜在威胁、恶意攻击进行快速识别、预判和有效应对,并以数据分析结论辅助决策,持续开展正向传播与声誉管理,提升营销与传播效果。

首先,要最大限度发挥数据的作用。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舆情数据,传统的舆情治理方法难以满足需求,唯有突破技术瓶颈,最大限度发挥数据的价值作用才是必经之路。需要升级采集、分析、应用数据的技术手段。因此,要加强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不断提高对数据的运用能力,最大化发挥数据的效能。

其次,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完善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积极创新研判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引导应对机制、评价评估机制。

再次, 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虽然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但是网络舆情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是跨学科、多学科的行业,需要人机高度结合,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寻求平衡。所以,网络舆情行业的从业者们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快速升级自己的认知,灵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才能帮助客户规避风险,解决问题。

新时代,新技术,新变革。探寻网络舆情发展现状,问诊网络舆情行业痛点,突破网络舆情发展瓶颈。《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传媒论道”专栏,近期将围绕网络舆情话题,邀请网络舆情相关从业者和专家学者分享经验、探讨做法、剖析原理。持续连载中,敬请期待!

admin

买一个舆情监测软件是否可以服务多个客户?

早在几年前,小编就接触到网络舆情监测这个行业,当时小编对这个行业不了解,花了1万块买了一个垃圾软件,做了一段时间,那个软件就没有数据了,一个几百条数据的关键词,每天只能爬到几十条数据,小编就奔溃了,找那个公司找不到人,电话无人接听,小编跑到那个公司去,公司已经人去楼空了,小编彻底对舆情监测行业失去了信心,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然后小编也测试了几家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厂商,数据都不怎么样,都会漏掉很多数据,然后听一些之前做监测的同事说什么软件多么贵多么贵之类的,小编瞬间觉得这个行业不好做,没有入门,彻底放弃了这个行业。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小编接触到了一个舆情监测软件,就到这家舆情监测软件打工卖软件,慢慢的小编接触到了这个行业,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试用对比了行业中比较好的那几家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小编了解到只要2万块钱就可以开一个网络舆情监测公司,服务多家客户。这个创业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只要有一个固定的客户,就可以把创业成本给捞回来。想要用一个网络舆情监测软件服务多个客户也是有可能的,这个创业的难点就是如何开发客户。找到更多可靠的客户资源。

admin

国内有哪些比较好的舆情监测系统么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小编一直在想,国内有好的舆情监测系统吗?国内有哪些比较好的舆情监测系统啊。小编找了很久,才找到了那么一个,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舆情本身的概念也比较抽象,在实践中 需要对舆情概念涵义的理解包括。第一个是,舆情是公众意愿和诉求的反映,公众的舆论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公众的参与就没有舆情;第二个是,舆情所表现出的意愿和诉求,是对涉事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而并非公众意愿的全部。

比较建议大家找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应该应找效率好的。甲壳虫网络舆情是深圳甲壳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政企舆情大数据服务平台。甲壳虫网络舆情监测软件以中文互联网大数据及新浪微博的官方数据为基础,7*24小时不间断采集新闻、报刊、政务、微博、公众号、博客、论坛、视频、网站、客户端等全网11大信息来源,每天采集超过4亿条数据。

admin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什么价格?

很多人经常问小编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是什么价格,小编在入职前对这个行业也是一知不解,下面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到底是一个什么价格:

舆情监控是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监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需要舆情监控可以咨询深圳甲壳虫舆情监测软件。深圳甲壳虫舆情监测软件基于互联网信息采集、文本挖掘和智能检索,及时发现并快速收集所需的网络舆情信息。并通过自动采集、自动分类、智能过滤、自动聚类、主题监测和统计分析,实现社会热点话题、突发事件、重大情报的快速识别和定向追踪。集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于一体。

关于互联网舆情监测软件,价格不一,你想要什么样的价格还取决于你的态度,你想要1万买系统,也可以买到,你想要10万买系统,还有大胆的敢卖给你。装穷,你就可以买到一款合适的舆情监测软件。

admin

舆情监测软件为什么每年都要续费?

谈到舆情监测软件,很多人都知道一个词“贵”,几万块一年,而且每年都得续费,那么为什么这么贵的软件还是有很多人要用呢?而且每年都得续费好几万,续费的价格甚至还比采购当年的价格还要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么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下为什么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这么贵,而且每年都得续费,而且续费的价格都比往年要贵。

首先, 舆情监测软件是一个依耐性产品,你用习惯了他们的产品,你的报告,数据等各方面的东西都是跟上一个产品有关系,因为你的报告里面的很多图表都是从上一个软件里面复制黏贴下来的,要想要换掉这个图标是很难的,除非你手动去做图,每家厂商的图表是不一样的,你想要换掉图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有你一旦换软件,你的报告里面的数据就变了,还有你的数据字段也变了,所以你根本不可能轻易的换一个舆情监测系统。所以舆情监测厂商就是看到这一点,所以不会轻易的减续单的价格。

其次,舆情监测软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运营,每年要增加很多的服务器去跑网络上面的数据,还有就是跑出来的数据还得不断的去优化,软件还要不断的去升级,运营一个正常的软件绝对不会比开发一个软件便宜,一年的运营费用也是一大笔,所以你别想着软件厂商会大发慈悲给你减少费用。不加钱就不错了,会减少费用的软件厂商肯定会有问题。

admin